如夢再現追憶半世紀前南庄初中任教前塵往事

如夢再現追憶半世紀前南庄初中任教前塵往事

目錄:
一、前言
二、無心插柳到南庄初中
三、首先回顧南庄
3.1 四面環山南庄鄉風景秀麗
3.2 南庄鄉的河流造就美麗觀光景點
3.3 客家、賽夏、泰雅族群的譜成南庄多元人文與文化
3.4 光輝的過往黑金歲月
四、追憶當年南庄初中教學
4.1 南庄國中沿革
4.2 南庄初中教學憶往
4.2.1  任教點滴
4.2.2 師生相處點滴
4.2.2.1南庄初中對岸象山(?)遠足
4.2.2.2鵝公髻山下三角湖戲水
4.2.2.3到三灣老家烤番薯
4.2.2.4大埔水庫(峨眉湖)之旅
4.2.2.5 向天湖矮靈祭
4.2.2.6 登獅頭山
4.2.2.7 剛畢業後幾年的聚會
五、久別重逢的驚喜
5.1 畢業43年初見面(2008-3-1)
5.2 庄中第三屆98年同學會
5.3 庄中第三屆99年同學會
5.4 南庄國中50周年校慶
六、後語
七、續語[NEW]
7.1 彌補校慶缺席,邱榮賢作東邀約聚首
7.2 老學生的故事
7.2.1 黃增乾的故事
7.2.2 萬金蓮的故事
7.2.3 邱榮賢、張樹德的故事
7.3  庄中創校50週年校慶紀念專刊

一、前言

今(2011)年10月底接到苗栗縣立南庄國民中學「創校5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邀請函(圖1)。誠如邀請函封面標題「前塵往事、如夢再現」,喚起我追憶重溫47年前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與唯一的一年教職生涯的點點滴滴!

圖1苗栗縣立南庄國民中學「創校5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邀請函

 

二、無心插柳到南庄初中

民國53 (1964) 年7月從鵝鑾鼻雷達站空軍電子少尉預官(圖2)退伍返鄉,在三灣街上巧遇也剛退伍的台北工專三灣同鄉葉慶泉同學,他問我要不要到南庄初中當老師?他說南庄初中的校長是我的母校竹南中學的國文老師張國文,也是三灣同鄉。我心裡盤算一下,在老家隔壁鄉不用遠離家鄉,去教教看,當作踏腳石,邊教邊找更適合的工作再跳槽也好!於是,開口答應。

位於偏遠鄉下的南庄初中,急缺理化、幾何老師,不用說馬上錄用,並立刻派去省立新竹中學的暑期科學教學研習營受訓。託科教研習營之福,還參觀了上個月(6月)剛剛竣工的石門水庫,很難得水庫尚未開放遊湖,石管局就優待我們搭遊艇環湖一周的意外收穫。

受訓結業回到南庄初中開始執教不久,大約10月經濟部委託考試院舉辦特考,招考台電公司工程師。看到這則消息,心想我學校學的電機工程,台電公司應該是比較適合我的本行與將來的發展,而且起薪也比教書月薪800元高出400元。於是,想要報名,但發現畢業證書已經繳交給學校,轉呈縣政府審核中,因此作罷,安心教滿一年。這或許是老天的安排,讓我人生旅途中,有段美好當老師的時光,足以回憶。1965年7月我離開南庄初中,10月考入台電公司服務,踏如人生的另一領域。

圖2 1964年筆者在空軍戰管聯隊鵝鑾鼻雷達站服預官役在燈塔留影

 

三、首先回顧南庄

3.1 四面環山南庄鄉風景秀麗

南庄鄉係苗栗縣18鄉鎮市中面積165平方公里,僅次於泰安鄉的第二大鄉鎮,可耕地大約只有17平方公里,為四面環山的偏僻鄉村(圖3):


圖3 苗栗縣南庄鄉地圖(資料來源: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網站)

 

  • 東邊為樂山(又名鹿場大山2616公尺)、大窩山(1,614 公尺)、烏嘴山(1550公尺)、鵝公髻山(1,579 公尺)與新竹縣五峰鄉為鄰。
  • 南方為樂山、加里山(2220公尺)、 八卦力山(1,00l 公尺)與泰安鄉為界。
  • 西邊以仙山(976 公尺)、福南山(835 公尺)、神桌山 (762 公尺)、象山(455 公尺)分別跟獅潭、三灣兩鄉接鄰。
  • 北面則以獅頭山(492公尺)、猿山(463公尺)與三灣鄉及新竹縣峨眉、北埔相鄰。
  • 中央又有加里山向北延伸的象鼻山、向天湖山(1225公尺)、光天高山(1123公尺),另座橫屏背山(780公尺)則由北向南延伸到南庄舊街。

從我的故鄉,跟新竹縣峨眉鄉大埔水庫一水之隔的三灣鄉大銅鑼圈往東看到中央山脈的景象(圖4我的部落格片頭),可清楚看到包圍南庄鄉的鵝公髻山、鹿場大山、獅頭山及由北向南延伸直抵南庄街上的橫屏背山。

圖4 從我的故鄉東望中央山脈景色是我孩提到老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的圖片

 

3.2 南庄鄉的河流造就美麗觀光景點

此外,在鹿場大山的北坡為苗栗縣北部重要河流中港溪的源頭,叫著鹿湖溪,流至鹿場台地西邊,會合源自加里山的風美溪後稱為上港溪,也有人叫東河,在南庄街南側與發源於八卦力山的蓬萊溪(又名南河)會流後,下游始稱中港溪(我故鄉的人稱為石河),流經三灣鄉銅鏡村小銅鑼圈又與源自新竹北埔鄉流過峨眉鄉大埔水庫的峨眉溪(當地人又叫沙河,顧名思義此溪只有泥沙沒有石頭,另條溪只有石頭沒有泥沙叫石河)會流,再流入頭份鎮,到竹南鎮塭子頭出海,全長約54公里。

流經南庄鄉的東河上游源流區的地層,屬於中新世石底層的砂岩與頁岩九層,溪谷循鬆軟頁岩層發育,形成峽深谷峻峭巖崢嶸,瀑懸水瀉的幼年期河谷地景。造就諸如峭壁雄風、神仙谷(瀑布圖5、6)、石門峽谷(圖7)、三角湖等許多美麗風景。加上溪水清澈,青山綠水相映,怪不得近年遊客絡繹不絕!

另一發源於八卦力山北麓的蓬萊(原名紅毛館)溪,河谷沿大東河斷層線流動,溪谷巨石嶙峋。水源匯集八卦力山脈東側及加里山東麓,逕流水量不小,利用加里山流出的高冷溪水,近年鱒魚養殖業極為蓬勃,配合蓬萊溪谷的幽美風光,對南庄觀光事業之發展,正是如魚得水。

圖5 鹿場的神仙谷瀑布(適逢枯水期,豐水期水量大時相當壯觀)

圖6 鹿場的神仙谷吊橋連接石門古道

圖7 風景壯麗的石壁部落

3.3 客家、賽夏、泰雅族群的譜成南庄多元人文與文化

根據南庄鄉公所「南庄大事記」所記載;早在1802年清朝嘉慶7年廣東人黃祈英、張大滿、張細滿等率族人開墾南庄,透過三灣社原住民約墾相鄰土地者日益增加,當時三灣、南庄等地屬於賽夏族原住民居住地,後因清朝道光初年為鎮壓變亂,將漢人逐出,田園歸原住民管耕。道光六年才另招漢民承耕,漸復舊觀。

1932年道光12年黃祈英、黃允明、黃允聯等三人平定三灣原住民動亂,三灣原住民(拿學社)逃往南庄深山居住,漢人移往三灣,內灣小北埔等地方開拓者日眾。

光緒2年1876年黃南球率眾從三灣、田尾入墾獅潭、原住民除馬陵、頭兩社外,於均陸續移住南庄、紅毛館及泰安八卦力等處。

由於上述歷史因素,讓南庄形成為客家人、賽夏族與泰雅族原住民多元族群文化的村庄。目前賽夏族人大部分居住於東河村、蓬萊村,占全鄉人口戶數約6.72%。

東河村向天湖的賽夏族「Pasu-taai」(巴斯達隘又稱矮靈祭)祭典,每兩年一小祭,每十年一大祭,為大家普遍熟知的族群祭儀,也是台灣極具特色的文化資產。

3.4 光輝的過往黑金歲月

南庄煤礦曾經有過輝煌的歲月,可比美名導演吳念真「多桑」電影場景平溪煤礦,在我讀小學、初中,以至到南庄教書的年代,從南庄流經我的故鄉三灣的中港溪,無論沙河(峨眉溪)、石河都是黑水河,也就是南庄煤礦洗煤水汙染造成的,每逢颱風大雨過後,許多人河床打撈石(煤)炭,是別地方找不到的奇景。

此外,在我出生前兩年(1941)完工的南庄-頭份公路,在我念小學每天走在這條頭南公路銅鑼圈~三灣段路上,以及讀初中從銅鑼圈~竹南與南庄初中上班由銅鑼圈~南庄通勤的記憶畫面,看見的盡是漆著「南莊、田美、南邦、天山、大山、台陽、獅山…煤礦」卡車,滿載煤炭從南庄轟隆隆的往竹南火車站鐵路轉運至全台灣,早上上工滿載一車車煤礦工人到南庄,中港溪流域的竹南、頭份、三灣與地主的南庄,在那沒有其他工廠的年代,幾乎都以打炭(客家話採煤)為主(副)業,包括我身邊有許多親友與鄉親都是邊種田邊打炭,所以吳導演「多桑」的故事也是這裡許多礦工的寫照。

南庄煤礦在日治時代就開始開採,到民國46年共計有22 個煤礦,分佈在獅頭山、田美、東河、蓬萊(紅毛館)、南埔等地。興盛的礦業創造了南庄史上最繁華的時代。民國71年,苗栗縣煤礦開採達最高峰,為全台第二,南庄煤礦盛極一時。光以台陽礦業的田美煤礦為例,民國54年的開採量曾達142,900噸,也是台灣區最大的礦場。據說當年台陽加上在東河與紅毛館的煤礦礦工總人數約有900人,每個月發薪約4,000萬元,對南庄的發展有相當大的貢獻。大部份的商店幾乎都跟採煤產業有關,光是戲院就有4家之多,目前僅存的南庄戲院,尚可看到當時的風光。

根據民國56 年的統計,南庄全鄉人口數約2 萬5000 多人,比目前約1萬3000人多出一倍,足以證明南庄當年的繁榮景象。聽老礦工說當時礦工的收入相當不錯(礦工一天工資收入50元,我那時教書起薪每天不到30元),怪不得許多人從外地他鄉到南庄當礦工。

隨著南庄礦源逐漸枯竭,經濟轉型、人工昂貴,本地出產的煤礦漸被進口煤礦與石油取代,此後,南庄開始沒落,很多礦坑設施現已荒廢,令人唏噓不已。尤有甚者,南庄煤礦發展雖然豐富,竟然無完整的礦業博物館,只有原本設於南庄國中的南庄林礦業史蹟館,現已遷至東江溫泉,館內陳列南庄林業、礦業的傳統文物,見證南庄煤礦與林業開採歷史。還好隔壁鄉我的故鄉三灣鄉獅頭山西麓有家煤礦轉型的「八八坑道」休閒礦場,稍可讓大家體驗一下早年南庄煤礦的情景。

四、追憶當年南庄初中教學

4.1 南庄國中沿革

南庄鄉地處苗栗縣偏遠地區,對外交通極為不便,僅靠編號124號縣道的竹南-頭份-三灣-獅山-田美-南庄公路出入,40年代初青年學子升公立初中,最近的要遠至搭客運車約一小時多將近30公里外,中港溪流域僅有的縣立竹南中學就讀,50年代雖然有了可節省一半路程的三灣初中,但仍舊不方便。況且當時南庄煤礦、林業發達繁榮,人口增加,地方有志之士,醞釀籌設初級中學,俾解決南庄弟子離鄉背井的升學問題。民國50年初經地方熱心人士,多方奔走,並成立籌建委員會,購置南庄鄉東村近中港溪旁土地5千多坪作為校址。4月23日破土,先建教室8間(圖8、9),8月2日苗栗縣立初級中學正式成立。57年7月政府實施9年國教,改名南庄國中至今。

 圖8 民國50年中港溪畔的南庄初中校舍鳥瞰(翻印自庄中第三屆畢業紀念冊)

圖8 民國50年的南庄初中興建的校舍,位於「中港溪旁、獅頭山麓」(翻印自庄中第三屆畢業紀念冊)

4.2 南庄初中教學憶往

4.2.1  任教點滴

47年前(民國53年)9月1日一早從三灣的銅鑼圈搭上剛由日新客運社改名不久的苗栗客運往南庄班車到南庄初中,啓開我人生為期一年唯一的教職生涯。,校長張國文先生(圖9)安排我教三年級(南庄初中第2屆)真、善、美三班理化課,每週四小時,及二年級(第3屆) 真、善、美三班幾何課每星期2小時,而且擔任三年善班導師(圖10、11)。

圖9 民國53年的南庄初中校長張國文與庄中簡史(翻印自庄中第二屆畢業紀念冊)

圖10 民國53年擔任南庄初中三年善班導師(翻印自庄中第二屆畢業紀念冊)

圖11 民國54年南庄初中三年善班畢業合照(轉攝自庄中時光走廊)

當時(53年)南庄初中每個年級真善美三班,全校總共只有9班,學生人數357人,教職員25人(圖12)。那時候原住民(賽夏、泰雅族)讀初中的很少,學生人數佔比約5%遠低於目前(100年)的40%,大部分姓氏為日、楊、潘、根、風、朱等。

圖12 民國54年南庄初中畢業紀念冊教職員合照-(右起 第一排

蔡安東、劉源雙、李元勳、顏松樹、張國文校長、孫弘、黃智惠出納組長、李瑞齡幹事)

(第二排葉慶泉、鄭金龍、詹全福、林信義、陳梅靖、林輝雄、王銘心)

(第三排饒奇明、孫震芳、黃乃紳文書組長、杜鋌奎、方英玉)

(翻印自庄中第二屆畢業紀念冊))

 

我負責教的三年級理化與二年年幾何,對學電機工程的我算是本行,數學一向是我的拿手課目,而且離開學校不久,我的初中理化跟幾何課本都還在,甚至當年集合全國聯考、省縣市立中學歷年考卷的升學參考書也找到了!我所欠缺的就是教學經驗,但是年輕人的熱心專心足以彌補。

那個年代,升學競爭相當厲害,南庄初中又屬偏遠鄉間新興學校,許多學生家庭都是務農為生,尤其原住民部落鹿場、蓬萊、東河、向天湖到學校距離都在5~15公里之遙,交通不便(沒有客運)每天上學來回要花2~6小時走路,冬天上課兩頭黑,太遠的就要設法住在南庄,所以求學環境的確困難多多,如何提高升學率是校長老師們要多費心思。

記得當時學校徵得家長會同意,初三畢業班每天課後增加兩節課,加強國英數理重要科目複習。初三主科老師分別國文孫弘、英文饒奇明、代數林信義、幾何葉慶泉老師及本人擔任理化,大家也都很年輕全力合作認真以赴,而且鄉下學生純真努力,尊師重道,讓老師們更加樂得盡心盡力。我還記得在下半年聯考前幾個月,經常假日還到校跟志願到校複習同學們加油打氣(圖13)。好不容易撐到聯考才結束。接著緊張的心情等待學校放榜,結果考上桃竹苗最有名的省立新竹高中有7位、其他台北成功高中、中山女高、台北師專、嘉義師範、明志工專、新竹女中等名校都分別有1~2位上榜,升學成績輝煌,鄉下學校如此成就難能可貴!讓南庄鄉親們對南庄初中更有信心。

圖13 聯考前夕同學到校複習功課

 

至於初二班級每星期每班只有兩堂課,比起初三班級相處時間較少,但是南庄初中只有九個班級,所以我對他們還是不會生疏,尤其成積優秀可造之材,都會特別加油關注,假日遠足也曾到過我老家來玩。55年他們畢業時,我已經在台電工作,透過還在庄中任教的葉慶泉老師打聽他們升學的情形,得知幾位家境清寒學生考上明志工專、新竹師專感到十分欣慰,特別要一本第三屆畢業紀念冊作為紀念。

  

4.2.2 師生相處點滴

此外,由於南庄初中才三歲的年輕學校,所以老師們也很年輕平均約28歲,其中我22歲最年輕,跟三年級同學相差約6、7歲。因此,我跟學生們相處亦師亦友,打成一片。學校的遠足郊遊,課餘假日,南庄美麗的景點,甚至我的老家三灣大銅鑼圈及大埔水庫都有我們的足跡。

4.2.2.1南庄初中對岸象山(?)遠足

到南庄初中不久,三年級真善美三班導師(圖14)聯合舉辦到學校後面跨過中港溪爬象山(參考圖7)讓我記憶深刻的遠足。中港溪巨石與怪石遍地,同學們兩腳發抖走過麻竹搭的便橋,跳過河水湍急的石塊,爬上佈滿岩石的山崖,像花果山的猴子大聲吼叫。回頭鳥瞰校園、南庄街景、與美麗的橫屏背山及中央山脈,讓人身曠神怡,也留下難忘的影象(圖15~19)。

 圖14初三真善美導師饒奇明、鄭金龍、江信義在中港溪中巨石留影

 

 

圖15女同學小心翼翼走過中港溪竹便橋,男同學爬上峭壁

圖16中港溪中流砥柱與象山峭壁

 

圖17趴在中港溪的巨石上-(左起)

(黃秀龍、黃增乾、鄭金龍、楊國榮、孫源興、張仁德、林雙全)

 

 

圖18中港溪的怪石,今安在?

圖19象山岩石堆疊與茂密樹林

 

4.2.2.2鵝公髻山下三角湖戲水

南庄往鹿場的苗21鄉道約6公里處之三角湖,為一天然三角形狀的小池塘,水質清澈,有瀑布、峽谷,天然的石板滑水道,附近巨石環立,抬頭可見壯麗的鵝公髻山。當年( 53年)人跡罕見,邱榮賢同學推薦周末到此一遊,果然讓人驚艷。55年畢業後回鄉下過年同學們又相招再度光臨三角湖,留下美麗的記憶。

圖20鵝公髻山下的三角湖聚石環立與天然瀑布

 

圖21三角湖往下游東河望去美麗景色

 

圖22三角湖路上的番婆石(對原住民不禮貌的命名)

 

 

圖23民國55年春節再度光臨三角湖池水清澈巨石粼粼(黃秀龍、陳燕松、張仁德、邱榮賢、鄭金龍、李德順)

 

圖24三角湖巨石環立

 

圖25三角湖天然滑水道

4.2.2.3到三灣老家烤番薯

在南庄初中任教那年春節,葉慶泉老師偕同10幾位同學到三灣大銅鑼圈來拜年。我的四哥鄭金成是葉老師小學同學建議到我家農田堆窯烤番薯,然後再吃個便餐。於是,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到田裡,在犁過的田間努力搬泥塊砌窯,找稻草木柴起火,白煙嬝嬝燻得雙眼流淚,四處逃避,大夥把泥窯燒紅,熄火將番薯丟進窯內,迅速把泥窯用鋤頭敲成土堆,埋好番薯,不久開挖,香噴噴的熱番薯,大家嚐得過癮,也留下難忘的記憶。

 

圖26搬泥塊砌烤番薯窯

 

圖27烤番薯窯快砌好了

 

圖28開始生火

圖29被煙燻得逃命,另一窯正要點火

 圖30番薯窯燒紅,投入地瓜,鋤頭棍棒齊飛將窯打碎把番薯埋好加熱

圖31加油將窯打碎把番薯埋妥

 

圖32香噴噴的地瓜,好吃!

 

圖33結束難忘的烤番薯活動,走在鄉間小路回我家

 圖34在我家三合院留影-(左起)

(第一排葉慶泉老師、張樹德、張仁德、鄭金龍、邱榮賢、鄭金成)

(第二排陳松天、黃秀龍、古嫊琴、廖淑慧、楊雪琴、萬芳敏、黃麗英)

 

圖35女同學們在我家三合院跟老師合照

 

圖36男同學張仁德抱著我三哥兩個月大的女兒兜她玩

圖37午餐前先喝茶

圖38同學們開動了!

4.2.2.4大埔水庫(峨眉湖)之旅

繼春節到我老家烤番薯後春假,我邀請初三同學們到我家附近一水之隔的新竹縣大埔水庫一遊,經過我姊姊家茶園女同學們還到扮村姑有模有樣採茶,留下另類的經驗。此外,初二美的導師王銘心也率全班到大埔水庫遠足,順道來三灣大銅鑼圈我的老家拜訪。

 

圖39在進入我家的竹籬小道留影

 

圖40來訪同學們三合院大廳大門合照

 

圖41女同學們扮採茶姑娘(黃麗英、古嫊琴、萬芳敏)

圖42大埔水庫紀念碑合照

 

圖43大埔水庫壩底合照

此外,初二美的導師王銘心也率全班到大埔水庫遠足,順道來三灣大銅鑼圈我的老家拜訪,我也全程作陪由大埔水庫,現在想起來那時候沒有汽車只有搭苗栗客運到小銅鑼圈的峨眉橋頭走兩公里多到大埔水庫,然後走回小銅鑼圈,再到峨眉溪對岸走兩公里到大銅鑼圈我家,回南庄搭車又要走出來,都要走路,古早的人精神可嘉。目前在峨眉溪上興建了銅富(苗栗縣三灣鄉銅鏡村~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大橋從我家到大埔水庫只有1200公尺遠。

圖44王銘心老師率初二美班來訪我家合照

(左起蹲下前排宋騰輝、鄒煜凱、宋國相、翁兆政、…最後排柱子邊王銘心老師)

圖45初二美班來訪我家合照

 

圖46初二美班參觀大埔水庫旁天主教堂

 

圖47初二美班參觀大埔水庫留影

4.2.2.5 向天湖矮靈祭

到庄中任教兩個多月,時值農曆10月15日(客家話「十月半」),適逢向天湖(本地人稱「仰天湖」)賽夏族著名的「巴斯達隘」祭典(矮靈祭),當地賽夏族朱姓同學家長邀請老師們與會,這難得得的機會,我當然不會放過。

我們在下午四點下課後就組隊出發往海拔738公尺的向天湖前進,將近50年前的向天湖交通不像今天從東河有公路直達,都是羊腸小徑,我們過了南江橋不久,經過梯田就沿著斜坡小徑往上爬,路過濃密的松樹林與竹林,柳暗花明又一村,大概走了5、6公里,花了約兩小時才抵達向天湖祭典場所,讓我們體驗到當地同學上學的辛苦。

記得朱姓同學親友幫我們別上芒草避邪,在他們屋前廣場觀看他們的神聖祭典,一開始族人穿著原住民服裝,高舉著大旗在廣場正中間舞動,周圍的族人穿著背後掛著子彈殼(或短竹管)的賽夏服裝跳舞,發出有節奏清脆的樂符,不斷的歌舞,以慰藉被他們祖先殺害的矮人靈魂,祈求原諒與賜福。之後,老師們受到朱同學親友熱情招待,共同暢飲米酒,嘗試賽夏麻糬小吃與美食,讓我們留下一頁難忘的賽夏文化記憶。

4.2.2.6 登獅頭山

獅頭山是我小時候大年初一父親經常帶我從新竹縣峨眉鄉獅尾水濂洞、萬佛庵、金剛寺、元光寺到達山頂望月亭,在下山到苗栗縣南庄鄉的勸化堂、開善寺拜佛的佛教聖地。在庄中上班,不免也跟同學們到獅頭山舊地重遊,我們從獅山登山口循著石階,一步一腳印「同登佛境」(圖48)往勸化堂前進,現在公路通到勸化堂後,這段我覺得最美且有意境的步道就很少人來欣賞了,真是可惜!

 

圖48獅頭山石階步道「同登佛境」石刻

圖49獅頭山「勸化堂」一半是石窟的廟宇

 

 

 

圖50從獅頭山「勸化堂」看靈塔遠眺南庄

民國54年畢業的第二屆同學們,在畢業後第一個春節過年,趁大家回鄉過年期間在獅頭山勸化堂舉辦第一次同學會,我也從台北返鄉過年應邀與會。出席同學還滿踴躍,同學們不在是從前光頭的初中生了,上班的同學也有變成西裝畢挺的大人模樣,大夥從各地四方再聚首敘舊話家常玩遊戲,歡度過第一次同學會。可惜之後,好像沒有如此的聚會。

 

圖51初三同學畢業後第一年春節在獅頭山「勸化堂」開同學會

 

圖52借「勸化堂」禮堂開同學會玩遊戲

 

圖53初三獅頭山開同學會留影

4.2.2.7 剛畢業後幾年的聚會

我民國54(1965)年離開南庄初中後,進入台電公司電力調度室電驛課服務,所謂「電驛」就是一項保護偵測控制裝置,像我們家裡的電力總開關的「保險絲」用來保護電氣設備,美國人說是「靜靜的哨兵」分佈在發供電系統上,所以我的工作需要出差到全省台電的發變電廠(所)工作。

趁此之便,我在出差的空檔,曾抽空探望在新竹高中(圖54~55)、明志工專的同學(圖56)。更巧的是有次到台中出差,剛好就讀明志工專、台北師專的同學在成功嶺受訓,我也趁機回到成功嶺探望他們(圖57~59),順便重溫當(50)年12週大專訓練之夢。

圖54探望新竹省中的邱榮賢

圖55順便到新竹省中路上的新竹動物園參觀

 

圖56到明志工專探訪李德順

圖57到成功嶺探望陳守男

 

圖58到成功嶺探望李德順

 

圖59成功嶺陳守男刺槍表演,背景營房是我受訓時的宿舍

另外,就讀成功中學的黃秀龍剛上台北時,曾借住我在和平西路住處,星期假日一起到附近植物園走走,也參加我的三灣同鄉會活動(圖60~62)。還有,我記得就讀新竹中學的邱榮賢是竹中合唱團的團員,新竹高中在著名的校長辛志平領導下,重視全能平衡教育,竹中合唱團在蘇森墉老師帶領下曾奪得全省高中合唱「十冠王」,55年來台北參加全省合唱比賽時,我順便當導遊到故宮、植物園一遊(圖63~64)。

圖60在台北成功中學就讀的黃秀龍曾經借助我和平西路租屋

圖61跟黃秀龍到住處附近的植物園一遊

 

圖62黃秀龍參加我的三灣旅北同鄉會到烏來遊玩

圖63邱榮賢到台北參加合唱團比賽參觀科展

圖64邱榮賢到台北參加合唱團比賽順便參觀故宮

 

此外,民國55年畢業(庄中第三屆)的莊耀郎、陳松天考上新竹師專也曾到台北找我敘舊,我們跟他的朋友一起參觀我住附近的植物園,留下兩張紀念照(圖65、66)。

圖65就讀新竹師專的莊耀郎、陳松天到植物園一遊

 

圖66跟就讀新竹師專的莊耀郎到植物園敘舊留影

之後,我從要出差的電驛課調到計畫課,都是待在辦公室的工作,另方面也結婚生子,忙著照顧家庭,大家都各自打拼,慢慢的就疏於聯繫了!

五、久別重逢的驚喜

離開庄中到台電上班,我一直都在台電主管全國電力調度的單位服務,所謂「電力調度」顧名思義就是安排調配台灣所有發電廠發足夠電力給用戶使用,指揮監控輸送電力網路開關操作與安全運轉,把電供應到家,不虞匱乏。

記得1990(民國79)年起連續五年夏季電源不足,經常分區輪流停電,每次50分鐘,甚至台北市照限不誤,當然怨聲載道,那時我正是第一線執行限電之電力調度中心主管,媒體記者採訪新聞不斷,尤其接受電視訪問,還好我是二級主管,推給長官李森源處長,到了後來當上處長,就逃不掉了。大概是2006年有次接收電視訪問播出不久,辦公室電話響起,拿起話筒聽到對方興奮地說起「您是鄭老師嗎?我在電視上看到你耶!」,原來她是庄中畢業40年第三屆住在桃園的黃玉鳳,這是我感到最意外40年不見的電話驚喜。

5.1 畢業43年初見面(2008-3-1)

最讓我驚喜的重逢是2008年3月1日南庄初中第三屆畢業同學會,由於上次黃玉鳳的電話聯繫上,這次是湯鳳英同學來電邀約回南庄開同學會,我驚喜之餘欣然應邀,同時也讓我聯絡上幾十年沒見面的葉慶泉老師,我親自開車載他共同與會。

到了南庄農會二樓會場, 43年久未謀面的同學與老師再見面,恍如隔世,驚喜筆墨難以形容,我只能憑腦海的記憶印象,依稀想起是誰,有的同學長相變化不大,馬上可叫出姓名,他們都驚喜老師那麼久你還記得我的名字!當然歲月催人老大家都幾乎60歲了,尤其女同學變得更多,真是不好意思,端詳半天叫不出名字!倒是許多同學都說老師你沒有變跟我一樣年輕耶,讓我高興不已。

此外,我為了這次同學會(圖68~72),還翻箱倒櫃找到他們到過我家去大埔水庫的照片(圖67),放大列印到會場對照認人,他們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模樣,都笑得彎腰開懷不已!師生們都互相吐槽在學校的種種糗事與趣事,讓大家笑翻天,也有女同學跟我說他記得老師當年你被女同學發問,都會臉紅,真糗可能那時我還太年輕罷!大夥高談闊論,暢所欲言別來的43年歲月,欲罷不能,好似回到當年兒時純真無欺的歲月。

 圖67 43年前初二美班王銘心導師率隊到大埔水庫遠足,在我老家合照

(請跟圖68~72對照,左起蹲下宋騰輝、鄒煜凱、吳國相、翁兆政…最後排柱子邊我跟王銘心老師)

 

圖68 我拍的母校大門合照(大部分與會的老師、同學,中央穿黑西裝為張國文校長)

圖69在龍門口餐廳合照( 最左邊是李仁彰的太太吳鳳英老師、張裕茂,最右邊是我們班的吳鳳英、依次是陳玉雪、李仁彰、蕭水英,前排蹲下張梅英旁邊是黃友鳳)

圖70鄒煜凱跟我在龍門口餐廳合照(跟圖67的少年鄒煜凱變得不多,我一眼就認出)

 

 

圖71莊台芳特地從桃園店裡搬來客家擂茶

(左起莊台芳、游運光、李國為、莊秀冉孫女、陳玉雪)

圖72 在南庄農會二樓會場座談(右起顏松樹主任、張校長、孫弘主任、徐浤源校長、葉慶泉、詹全福及黃喜樂老師)

 

這次同學會與會同學高達四十幾位,更難得的是82歲的張國文校長也自己開車來參加,還送大家一本他的自傳「逍遙人間八十年」(圖73),並且在會上勉勵大家人生做人及養生的道理,這是我這次同學會額外的收穫,看樣子我得效法校長開始試著下筆也寫寫自己的過去。此外,老師們也來了13位之多,見到老同事,也分外高興,許多人都白髮蒼蒼,真是歲月不饒人!很高興與眾多同學及老師重逢之餘,發現我腦海還有記憶的幾位同學例如蕭昌均、莊耀郎、賴國良、黃秋霞、黃玉鳳等未能與會見面,覺得可惜,盼下回同學會再見。

 

圖73 張校長曾送的「逍遙人間八十載」自傳

這次出席踴躍、真了不起的同學會,沒有熱心的推手是不可能有如此場面,在聆聽同學們致詞及跟大夥敘舊話家常之後,才了解原來是黃玉鳳、湯鳳英等熱心發起與付出,才有這次聚會的機緣。本次是由張育湘(梅英)與李仁章負責籌辦,下一屆則由賴添興與蕭水英接任會長。在歡度永難忘懷,再留下一片美好記憶的日子之餘,我由衷地感謝這群任勞任怨熱情的同學們!此外,湯鳳英同學在他的部落格「ㄚ湯的家」熱心努力詳細記錄這次南庄初中第三屆同學會的活動與相片,更應該給予感謝!

5.2 庄中第三屆98年同學會

98年4月11日是我第二次參加南庄初中第三屆同學會,這次是由賴添興與蕭水英同學主辦,地點選在楊梅街上的「希望庭園-花園餐廳」舉行。與會同學也高達40幾位(圖74),這次見面雖然少了上次初見面的驚喜,但會場場所相當不錯,同學們紛紛再續去年未竟話題家常。

圖74 希望庭園同學會合照

圖75 希望庭園同學會會場

圖76 希望庭園同學會會場同學發言自我介紹

圖77 希望庭園同學會到室外停院敘舊準備照相

這次同學會最大收穫就是收到湯鳳英同學贈送的著作「海風樓記」(圖78),該書為2008年第十四屆「苗栗縣文學集」徵文入選作品,由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出版。我首先看了林振豐局長的序言所敘述:

「在湯鳳英小姐的[海風樓記]中,我們看到生命的堅韌成長的故事與冰雪聰慧的性靈,那如詩般的少女情懷,忽焉縱情山光月影,忽焉講論人生哲理,是那樣的自在自適,那樣的不受羈絆,這份純情,在廣漠的天地間,益發顯得可貴!在文章字句裡,也可以讓我們瞭解到30於年前作者的單純心性與充實的精神生活,原來在那個時代裡,人與人之間是用有情的網,來串住您我的心。這樣令人懷念感恩的真摯文章,篇篇精彩,讀來令人動容!」

拜讀完了序言,我趕忙跳過花蓮師專那段,找尋南庄片段,尤其附錄中1981年6月18日中國時報竹南記者張強的報導「師恩的故事」,才了解湯同學的從小學、初中、師專及就業一生艱苦奮鬥的人生感人經歷以及她那分感恩之心,讀了讓人熱淚盈眶!也可做為現代許多貧苦學生們的勵志榜樣。繼續翻讀相關文章後,我心裡感到愧疚在庄中那年不知她的困處,沒有伸出援手,我只依稀記得坐在前一排個子嬌小成績不錯的她,也許我把心都放在初三畢業班身上。同學會結束後,我載她初二真班導師葉慶泉回台北的車上,我談到湯同學書上的往事,他印證了「海風樓記」的種種,他謙虛的說他當湯同學的初二導師,初三時他還在庄中當管理組長,所以他才有此機會幫她一把,不足為懷。

圖78 湯鳳英同學贈送的著作「海風樓記」

5.3 庄中第三屆99年同學會

99年4月18日南庄初中第三屆同學回到南庄舉辦本年度的同學會,是我第三次應邀參加。這次同學會看到了幾位新面孔,其中英文老師也是初三美班導師饒奇明是第一次參加,他和葉慶泉老師與我都是三灣同鄉,跟我一樣在庄中教一年就離開到考試院上班,最後官拜考選部常務次長退休。當年在庄中,我們因同鄉三人經常在一起的三劍客,這次我特別接他跟葉老師搭我的車從北二高寶山交流道-峨眉鄉富興-大埔水庫(圖79~80)-銅富橋-大銅鑼圈-頂寮村(東山國小)-四灣-獅頭山-田美到南庄與會。

圖79 快要落成的大埔水庫天恩彌勒佛院,世界最高(72M)的青銅大彌勒佛像

圖80大埔水庫當年庄中三劍客

另外,讓我驚喜的是見到莊耀郎同學居然是白髮蒼蒼(跟圖65~66相比)的師大、世新教授,會後他還邀請我們三人到桂竹林他的三合院老家敘舊,見到他的兩位弟弟分別是校長與教務主任,一門書香才俊,我三嫂是他的同村鄰居,他的家世我多少瞭解,他們也是困苦努力上進的一群,應該也有很多值得讓人感動做為榜樣的故事。

這次同學會跟前幾次一樣大夥座談會後,就到南庄農會附設餐廳聚餐,享用道地的客家菜餚,讓我們這些台北客回味無窮,餐後同學會還貼心的送我們南庄名產桂竹筍一箱,帶著同學們窩心溫馨的家鄉禮物返北。

圖81南庄國中正門大樓同學會合影

圖82南庄農會二樓同學座談

圖83南庄農會二樓師生座談(左起饒奇明老師、張校長、葉慶泉老師)

圖84南庄農會二樓師生座談(左起站立者莊耀郎)

5.4 南庄國中50周年校慶

當10月27日接到校慶邀請函之際,心想這次50周年擴大校慶,的確是人生難逢,彌足珍貴的機遇,而且可望見到46年未見面的第二屆同學,當晚就接到葉老師的詢問校慶與會電話,我一口答應並請再邀饒老師等,可搭我的便車。

11月12日一早8時,興致匆匆,我開車到捷運木柵站只接到葉慶泉、楊松岩老師,巡去年北二高經大埔水庫路線回南庄,路過大埔水庫(峨嵋湖),發現一貫道世界總壇彌勒大道天恩彌勒佛院及大佛像(參圖79)已經落成,特別繞到佛院前,瞻仰72公尺相當於二十四層樓高彌勒大佛銅像,其淨高56.7公尺,比美國自由女神銅像淨高46公尺高,更比彰化八卦山的釋迦牟尼佛(24米)以水泥佛像還高,為全世界最高彌勒佛銅像,也是新竹縣峨眉湖新地標。

10時許抵達南庄國中,首先見到是喜氣洋洋的校慶/鄉運巨大充氣紅色拱門(圖85)與迎賓堡壘(圖86),聽到鑼鼓喧天熱鬧的運動會與園遊會,我們購買募款餐卷,通過川堂兩排帥氣接待學弟妹們(圖87),領完禮物,急忙依照標示尋找學弟們幫第2、3屆同學準備的聚會教室(圖88)。

圖85巨大充氣校慶拱門與接待處

圖86巨大充氣校慶拱門與迎賓堡壘

圖87川堂接待人員

圖88學弟們幫第2、3屆學長準備的聚會場所教室

趕到二樓教室看到去年同學會才見面的第三屆張育湘(梅英)伉儷等同學(圖89)。另一角落,就是許多民國54年畢業未曾謀面的第二屆同學(圖90~91),就如我第一次參加第三屆同學會般的感受,仿如隔世見面般的驚喜,只有面貌變得不多的陳國榮與黃增乾一眼就認出,其餘除了孫弘老師、萬金蓮、張樹德分別去年、前幾年見過認識外,都要互報姓名才恍然大悟,你就是廖榮輔、黃文海、賴金水、陳月娥…!

其中萬金蓮最熱心,她在關西高中教職退休後就熱心公益關懷鄉土文化,主編發行「牛欄河畔」月刊(圖92),去年還參加第三屆她弟弟同學會觀摩他(她)們如何把同學會辦起來。果然,校慶當天就送給我們她辛苦蒐集的「南庄初中第二屆畢業生通訊錄(2011.11.07修訂)」,同時也發起開第二屆同學會的倡議,推舉黃增乾、廖榮輔、黃文海分別擔任籌辦第二屆同學會的正副會長與總幹事。真是要謝謝這幾位同學,我樂觀其成盼能早日召開一次第二屆的同學會,讓更多年過花甲的同學們再聚首!

圖89第3屆(55年畢業)與會同學

圖90第二屆(54年)畢業班回校與會同學合照(右起一排陳月娥、萬金蓮、鄭金龍、孫弘、廖榮輔、?,第二排賴金水、張樹德、陳國榮、黃增乾、?、黃文海、?)

圖91 46年未曾見面的同學促膝敘舊話家常

圖92 第二屆校友萬金蓮老師發行主編的關西鄉土文化月刊「牛欄河畔」

 

至於在大操場司令台的活動項目有學生表演、旅北同鄉會表演、頒教育奉獻獎、傑出校友獎、熱心教育講及運動會。其中傑出校友獎表揚名單中找到我教過的有第二屆鐘開榮(可能誤植),第三屆莊耀郎、鄧戎華、賴添興三人,我想應該不只這幾位,只是沒人推薦而已,其他名單令我好奇的是知名藝人孔鏘(莊永軒)也是南庄國中民國62年第四屆畢業校友。

圖93 現任吳校長、第一任張校長、鄉長切校慶蛋糕(黃文海提供)

圖94鄉運會場、遠眺南庄街上

 圖95鄉運會場、司令台、橫屏背山脈

46年來難得再見面的師生們,有多年聊不完的話,時間一分一秒很快就過去,到了午餐時刻,大夥移駕庄中禮堂「中山堂」的「校友回娘家千人大餐會」會場(圖96),我們被安排在初中第二屆校友桌,依次接鄰是第三屆,我與當年訓導主任孫弘跟我當導師的三善班長黃增乾、同班同學黃文海,及三真廖榮輔、陳國榮同桌,意猶未竟繼續訴說別來的一切,跟舞台上歌舞表演麥克風聲音比大聲。

進餐中孫弘訓導主任聊起一件小往事,他說:「有一天早上8點,他在2樓往外看到一位學生一直站在校門外,他連忙下樓探個究竟,那位同學紅着眼眶說[訓育組長規定過了8時遲到就不能進校門,他早上從紅毛館走了兩個多小時,他明天會更早起床早點來。],孫主任連忙說趕快進去上課,遲到的事他來解決。」,我聽了深深感到南庄鄉下小孩的誠實敦厚與外人不足道的上學辛苦,政府與學校應該發展基本客運交通與興建宿舍,攜手解決這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就學。

圖96校友回娘家千人餐會會場

圖97 難得的46年再聚首同桌(左起黃文海、陳國榮、廖榮輔、孫弘、鄭金龍、黃增乾)

 

圖98 南庄鄉長來打招呼(黃文海堤供)

圖99 到第三屆桌敬酒(賴添興堤供,我兩旁是張梅英與夫婿)

享用千人大餐後,大家賦歸又分東西前,特別到校園走走,回憶同學童年的記憶,湊巧碰到張國文校長,校長還是那麼勇健,急忙跟他寒喧合照留念(圖100)。

 圖100 跟82歲的張國文校長合照紀念

 

繞校園一圈,發現比半世紀前的校園(圖101~105)變了許多,校舍都更新,花園、亭台樓閣、走廊、操場、司令台(圖106~109)真是另眼相看,進步太多了,只有47年前遠足過的中港溪對岸的象山(圖110)沒變,還是那麼青翠安靜地聳立著。

 圖101 47年前(民國54年)簡陋光禿禿的校園(翻印自庄中第二屆畢業紀念冊)

圖102  圖101中的涼亭「勵志亭』

圖103  圖101中的庄中校門銅像

圖104  圖101中的庄中校門刻著「苗栗縣立南庄初級中學』


圖105 46年前(民國55年)篳路藍縷的操場司令台校舍(翻印自庄中第三屆畢業紀念冊)

 圖106 建校50年後校園一角

 圖107建校50年後校園一角風雨走廊

圖108 時光走廊

圖109 50年後校園一角中庭亭閣花園

圖110 47年前曾經爬過之庄中後面跨中港溪的象山山脈

六、後語

47年的前塵往事,在我塵封已久、泛黃的相片堆中尋覓追憶,笑看當年青澀小夥子,還有那乳臭未乾的小朋友,轉眼現在都是超過花甲的老小子,以前初出社會在南庄初中的種種片影,仿如夢中般,這就是我人生旅程中的一段難以忘懷記憶!

在我仔細端詳一張張近半世紀老舊相片中,精挑細選掃瞄當兒,發現幾張讓我心痛傷感的相片,例如圖34、35、41中的黃麗英的中山女高未畢業就早逝,圖17中的楊國榮是我班上(三善)住在鹿場的泰雅原住民,是個陽光燦爛健康活潑的小孩,他告訴我鹿場風景秀麗,他家住鹿場國小旁,邀請我到鹿場去玩,但那時往鹿場道路崎嶇危險,無橋渡河必須行走河床,只有卡車通行較安全,所以我心裡非常嚮往卻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07年聖誕節才親自驅車前往,但也碰到峭壁雄風地段崩山改走河中便道驚險鏡頭。來到海拔1000公尺山嵐飄渺的鹿場部落,首先前往陸家派出所(圖110)旁的鹿場國小(圖111),只看見幾間荒廢的教室,操場也被改建為遊客服務中心廣場,中午來到部落的「綠野香坡」餐廳(圖112)用餐,我特地打聽楊國榮同學的下落,冥冥之中,問到一位女餐廳服務人員,她表示她是楊國榮的姑姑,證實我多年前風聞楊國榮大雨後在鹿場路上過河被洪水沖走的不幸消息,聽了之後,難過不已,不禁感嘆人生的無常!

圖111 1924年(大正13年)日治時代就成立的陸家派出所,旁邊建物為服務中心

圖112 荒廢的鹿場國小與正在興建的遊客服務中心

圖113 鹿場部落「綠野香坡」餐廳

七、續語

7.1 彌補校慶缺席,邱榮賢作東邀約聚首

去(100)年11月12日南庄國中校慶日,也是民間習俗的好日子,許多同學、老師都因要參加親朋好友結婚喜慶不克趕回南庄參加。邱榮賢同學就是其中一位,他為彌補難得聚首見面的機會,特地於101年新年過後的7日,邀請我跟內人以及萬金蓮、黃增乾、張樹德同學在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黃增乾工作室樓下「紅豆食府」聚會(圖114)。

 

圖114「紅豆食府」聚會合照

(右起第一排我跟內人、萬金蓮,第二排邱榮賢夫婦、張樹德、黃增乾)

當天早上我跟內人到後火車站的安養院探望90歲老岳母後,11:30就先到黃增乾的工作室敘舊,不一會,校慶未見面的邱榮賢夫婦也到達,乍看30幾年未曾謀面的邱榮賢容貌沒變多少,只是發福多多(圖115 vs 圖49 vs 圖116較大特寫照),不久萬金蓮與張樹德也前後到來,大家圍著小圓茶几坐下,一邊品茗,一邊娓娓道來那年南庄初中的往事,不改本性風趣跳皮的張樹德,還是那樣笑話不斷糗事連篇話當年,讓我們差點錯過午宴時間。

圖115在黃增乾工作室我跟邱榮賢、黃增乾三人特別再合照一張以便跟47年前我們三人在獅頭山合照(圖49)比一比

圖49(重貼) 我跟邱榮賢、黃增乾47年前在獅頭山的合照以便跟圖114對照

 

圖116在黃增乾工作室我跟邱榮賢、黃增乾、張樹德的較大特寫照

增乾趕緊引導大夥下樓到地下一樓小有盛名的「紅豆食府」,享用邱榮賢作東的午宴,看到榮賢點的菜,怪不得他的噸數增加那麼多,不愧是美食高手。席間師生再延續訴說各奔前程成長往事以及其他同學的狀況,兩點多用完午餐,打開的話匣子說不完,萬金蓮有約到社教館看越劇先行離去,我們又再度到黃增乾工作室繼續敘舊,直到三點多大家都還有事情要忙,約定4月再見面,才依依不捨離開。

7.2 老學生的故事

在這次短短的三個多小時師生多年再見面的聚會中,我聽了這四位超過六旬老學生的人生際遇經歷甘苦,內心頗為感動。

 

7.2.1 黃增乾的故事

讓我先從黃增乾談起,他是我當導師三年善班的班長,那時候學校還有能力分班,真班為男女前段班,後段班是善班為全男生、美班為男女合班,他跟真班邱榮賢是滿好的朋友,所以經常在一起溫習功課或郊遊,畢業後邱榮賢考上新竹省中,他讀竹南高中,一年級就因家境讀不下去,那時只有初中文憑找不到好的工作,曾經到過煤礦工作,後來跑到台北打拼,最窮的時候身上只有兩塊錢,為了一塊錢便宜的饅頭,從三重埔走到八德路,四處流浪,他說他沒有什麼高學歷的包袱,不會像擁有響叮噹學位的人小心保守,勇於嘗試衝刺,多次跌到再爬起來,從事過出版社工作,做過聯合報系經理等等,年紀稍長他才努力進修改行,獲得加拿大皇家漢樑大學 – MBA碩士學位,對財經理財保險方面鑽研頗深,經常投稿卓越財經雜誌,也寫過「你應該更有錢」頗為暢銷的財經書籍,以及許多理財講座邀約演講,我看他名片有好多個Title,其中「創兆財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是他目前主要工作,從事幫助客戶理財、國外上市等業務。從他的初中畢業至今的人生轉折起伏,正如台灣俗語說的「一枝草一點露」,生命的力量不能低估。

7.2.2 萬金蓮的故事

1月7日的聚會,很高興萬金蓮來參加,增乾、榮賢、樹德聊起往事,她也提起葛樂禮颱風重創她家的慘狀,禍延她求學歲月的困苦,後來力爭上游,到目前安享退休生活的故事,給老同學分享。

其時她在去(100)年12月23日看過我的「如夢再現…」一文後,給我一封email回響,我看了深為感動,覺得可供後輩分享學習,馬上回email徵求她的同意公開,但她想了很久27日才回覆如下:

「老師

我想了很久,到今天才回信,請見諒。 

在您的大作裡,彷彿時光倒流,我回到四十多年前,重回首,其實「往事並不如煙」。而我的回響,純屬個人感情抒發而已,po到部落格,我擔心貽笑大方。

不過「我家傳家照」我倒是很樂意分享。謝謝老師溫馨的鼓勵 !』

讀完回信,我覺得萬金蓮實在太客氣了,託今(7)日再見面機會,我再度徵求勉於同意,特將她去(100)年12月23日email原文PO如下:

「鄭老師:

拜讀您的大作〈如夢再現…〉,非常感動,您在南庄雖僅一年,因為有用心在學生身上,所以留下那麼多珍貴的師生互動畫面,非常難得 ! 尤其,在那個物質不豐裕的年代,能有相機照相,又將照片保留四十多年,是難上加難的,老師,我深深敬佩您喔 !

只是,遍尋照片影中人,竟沒有一個是我,所有的校外活動我都沒有參加,為什麼?

後來我明白了,那時候的我(民國52年起),家境到了赤貧的地步,家父無半點恆產,做點小生意養家,孩子讀書,經常沒錢繳註冊費,猶記到了要註冊的當天,家父還常常在滿街跑,借錢啊

為什麼那麼窮? 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一是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帶來水災,我家布店全泡湯,財產損失慘重;二是為鄰人作保(呆人),那鄰人趁夜全家搬走,杳無音信,家父連帶賠償,記得法院來查封,所有值錢的家當都貼上封條…..從此「二蹶」再難起了,還有小孩六張嘴,要吃要用,我從來就不敢奢想出去玩,要花錢啊

能讀高中,是我舅舅幫忙第一學期的註冊費三百元,後來就咬牙讀下去了。在竹南讀高中期間,每個月要繳月票錢,也是常常借來的,借錢的對象好幾次是萬芳敏的父母ㄟ。

窮了十多年,大學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直到我投入教職,有了穩定的收入,家境才慢慢改善….. 

老師,看了您的大作,我也陷入「如夢再現」的氛圍中,心情盪到谷底,那慘痛的、不堪回首的十幾年,住南庄的歲月,已在我生命留下深深的印記,難以忘懷。 

所幸老天垂憐,讓我平平安安當老師35年,修成正果退休了,今天的我,不愁吃穿不為稻粱謀,回首前塵,卻總是不勝吁歔……把這心情寫出來,也算是一次自我的療癒吧 ! 

附檔是民國98年9月21日發表在聯合報繽紛版的短文,也是一次生命的回顧。

學生 萬金蓮敬上』

圖117萬金蓮於民國98年9月21日發表在聯合報繽紛版的短文

正如我前段形容黃增乾「一枝草一點露」,萬同學也是如此,展現南庄鄉下人的強韌生命力,給我們下一代「草莓族…」一些啟示!

7.2.3 邱榮賢、張樹德的故事

邱榮賢聽了增乾、金蓮的前塵往事後,也講了一段他的往事,他跟他們兩位稍為不同,他在新竹省中高三家道中落劇變,畢業沒考上大學,也一度找黃增乾煤礦的工作,後來跟張仁德等到南庄國小代課等等,因為時間不夠,我沒詳細在追問下去,我就留待下回再補足完整版。

張樹德算是比較幸運,沒有他們三位的窮困潦倒體驗(祖父張春華為南庄望族,1920年曾任南庄庄長),只有講了月薪3萬元變3千元的經歷,原來他退伍上船工作,祖母天天擔心,只好回到陸地,找到台北市中正高中職員工作,平順退休後又再創業。另外,他對子女美國式的照顧,揹書包上學時老爸出錢,離開書包個人財務自理,讓子女學習獨立,的確讓我刮目相看!

一場師生失散多年的幾個人的聚首,我很驚訝竟然發現這許多感人的故事,還有幾位同學往生情事,到我這年紀的人,只有說這就是人生,正如萬金蓮有感而發的說「能看到老師、同學大家都健康地生活著,就非常幸福了,其他都是其次的」,我也深深地同意!

7.3  庄中創校50週年校慶紀念專刊

今(101)年1月23日蒙湯鳳英同學問起「庄中50記念專刊』事宜,還熱心麻煩陳松天同學春節過後到母校幫我寄來一本厚厚350頁的專刊(圖118)。多謝陳松天同學跑腿,2月1日就收到郵差遞交專刊包裹,急忙打開先睹為快,捧著大約有1公斤半沉重的精裝專刊,的確內容(參閱專刊目錄-圖119~120)份量也不輕,母校半世紀滄海桑田的歷史資料、古老相片,及歷屆校長、教職員、學生名單與合照,還有50周年校慶活動相片記錄(另附有DVD記錄活動影音)等等,鉅細迷離都蒐集記載在內,活像庄中50年的百科全書,我想全國國中也難得找到有此完整翔實記錄典籍,可見母校吳校長領導編輯團隊的努力與用心,值得全體校友們向他們致深深的敬意與謝意。

拙文也被收錄在「嘉言禮讚』欄第30頁(圖121),篇幅長達7頁,讓我倍感榮幸!當然要謝謝吳校長及龍志浩老師抬愛,更要感謝素昧平生第一屆校友林玉信同學的推薦及第三屆的湯鳳英同學的幫忙。

              圖118  苗栗縣立南庄國民中學創校五十週年校慶紀念專刊封面

                圖119  苗栗縣立南庄國民中學創校五十週年校慶紀念專刊內容-1

                  圖120  苗栗縣立南庄國民中學創校五十週年校慶紀念專刊內容-2

           圖121 我的部落格拙文被摘錄在創校五十週年校慶紀念專刊第30~36頁


http://g.co/maps/4s2a6

參考資料:

苗栗縣立南庄國中網站

苗栗縣南庄鄉公所網站

http://www.mlc.gov.tw/

http://www.walkingtaiwan.com/content/county/city_poi.asp?bid=6&jid=35#M

http://163.17.222.3/cpth3501/hfl/%E5%B8%AB%E6%81%A9%E4%BC%BC%E6%B5%B7%E6%B7%B1.htm

南庄觀光地圖

賴添興相簿

About gordoncheng

我在含飴弄孫閒暇之餘,經常瀏覽到新聞、雜誌及媒體有關電業的報導,原來只PO在我的臉書上,跟老朋友分享!最近在我的部落格「Gordoncheng’s Blog』發現對電業有興趣同好還滿多的,但因本人孫女還小空閒時間不多,無法一一翻譯消化另寫文章,只好另闢專門PO電業新聞報導原文連結之「Gordoncheng’s 2nd Blog』,跟更多朋友分享!
本篇發表於 生活點滴與回憶,電業歷史, 南庄初中。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18 Responses to 如夢再現追憶半世紀前南庄初中任教前塵往事

  1. fong 說道:

    非常感謝老師細心的編輯,可以感受到老師真摯的愛心,對我們的故鄉–南庄,如此詳細深入的介紹,令我們這些南庄人很慚愧! 老師對我們這些學生也很愛護,看到一張一張老師保存多年的照片,第二屆學長學姊珍貴的年輕模樣,真是令人感動! 我們第三屆二美同學在老師府上的留影,同學們年少的美麗,感嘆時光一去不復返,年輕真好! 老師對我也著墨不少,我自己也邊看邊流眼淚,謝謝老師! 50校慶當天,因為家裡有事,不能前往,在這裡看到當天的盛況,真是令人欣慰,畢竟,庄中母校,一生只有一次啊!
    鳳英深深敬上

    • 蕭水英 說道:

      謝謝您寄老師的文章與我分享,也看到我少不更事的照片,幕幕景象溢出腦海,嗨!再回首已是五十年老了!

      • fong 說道:

        是啊! 那張相片真是超級珍貴! 那種稚嫩、清純、可愛的模樣,真是永恆的記憶啊! 吳國相、陳紹文、張賜雄、鄒煜凱、曾慶鏜、翁肇政、大、小黃雲嬌、蘇房達、莊秀冉、李賜琴、戴泉英、張瑞香、葉喜金、、、、每一位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可愛,真是美麗的少年、少女!

  2. 林玉信 說道:

    我是南庄初中第一屆畢業(民53年)校友,所以遺憾剛好沒能受教鄭老師門下,但有幸拜讀
    您的『任教前塵往事』詳盡生動的描述,真是令人感動啊!

    謹建議鄭老師,是否可以將本文也發表在12月底就要出版的『50週年校慶特刊』上,讓
    更多的校友們分饗?

  3. 吳俊秀 說道:

    鄭老師您好:
    我是吳俊秀是現任南庄國中校長(切蛋糕照片是我 不賴校長哦 ^_^)
    收到林玉信校友來信得知老師有網誌詳實紀載庄中的回憶
    頓時心中如獲至寶般~
    拜讀完老師的大作真令人感動
    您詳實的紀錄了南庄國中50年的歷史
    庄中50校慶 晚輩能有這榮幸恭逢其盛,倍感萬分高興
    深怕有做不好的地方~還好有張校長和校友們熱心熱忱的參與
    感謝本校全體教職員工同仁們和校友們(尤其是初中和國中前八屆的校友)
    出錢出力辛勤無悔的付出我代表學校給予再次感謝表達最高的敬意
    因為校慶當天很忙校友們也很多來不及接待老師
    在此也希望鄭老師有空到學校奉茶給我指導
    您的大作希望可以讓我們放在"50校慶專刊"好能讓更多的校友回憶感動年少的時光

    感謝賜稿嘉惠學弟妹形塑楷模典範

    也希望您能不吝繼續給予學校支持及鼓勵
    最後敬祝老師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南庄國中吳俊秀敬上

    • gordoncheng 說道:

      吳校長您好:
      這次母校50年校慶,觸發我下筆回憶,主要是給我教過的第二、三屆同學一起分享,文字偏少,相片較多(約110張),看圖回憶。
      素昧平生的林玉信校友建議將本文發表在12月底就要出版的「50週年校慶特刊」上,我覺得不知可否登大雅之堂,但反正
      我已PO在部落格大家都可分享,如果母校編輯委員認為可以的話,我也不反對獻醜,並麻煩林玉信校友跟母校連繫。
      如今蒙吳校長親自回響邀稿,讓我感到非常榮幸,我當然十分樂意將拙作轉載「50校慶專刊』,若需要協助的地方,敬請吩咐,我將鼎力協助。
      校慶當天我在教室忙著跟46年未見面同學敘舊,沒參加大會典禮,之後疏忽根據母校「歷史沿革』歷任校長最後的第11任賴校長誤植為現任,
      對您感到至為抱歉。
      這次母校校慶在吳校長領導下,辦得有聲有色,讓我們校友們感到無限光榮!我想庄中校務在下半個世紀也會如此蒸蒸日上!
      敬祝 新年萬事如意

  4. 黃增乾 說道:

    我是第二屆的學生黃增乾,今天收到鄭老師傳來的Blog,便迫不及待的想一口氣把他看完,
    看著看著便禁不住兩眼熱淚盈眶,情緒激動久久不能自已,回想那段青澀歲月,
    鄭老師給我們的愛心與關懷,已經超過一般老師的付出,如今走完大半人生,
    還能獲得老師真摯的關愛與祝福,真的感到非常的幸福,
    半世紀了,真快!塵封已久的記憶突然跳回眼前,好想再找回舊日的真實
    好想再跟老同學們聚聚‧‧‧‧
    再次由衷的感謝鄭老師 增乾 鞠躬

    • Gordoncheng 說道:

      讀完增乾同學的回響,我也感動不已,將近半世紀的老學生也沒有忘記老師!當年我初出社會懷著一片赤子之心與庄中同學共度一年時光,由於自己是偏僻鄉下窮困農家出身使然,對更是窮鄉僻壤的南庄子弟,同理之心油然而生,只是平常心,增乾同學的讚語,我真不敢當。

  5. Gordoncheng 說道:

    謝謝林玉信校友將拙文轉寄給我不認識的同鄉前輩庄中第一屆廖高飛老師,今(18)天收到廖老師從國外回信副本,特別PO給同學們分享如下:

    玉信同學:
    您好!謝謝您轉寄過來的吳校長的電郵及附上的鄭老師的文章.這是我出國將近五十載以來第一次收到的有關庄中的信息.我的興奮可想而知.金龍老師的文章不只是一篇非常精彩及感情豐富的怌舊文章同時亦記載著很多保貴的我們老家附近的歷史,地理,人文及文化.我雖不認識金龍老師但我們有很多共同的地方,譬如:我們都是三灣人(我在三灣待過的時間非常短但那總是家父及袒先出生長大及往生的地方.家母是高雄閩南人),我們都在庄中教過數理課程(1962-1963),,我們同樣都是學電機的,只是我的年齡比他大一些.所以他的文章讀起來特別感到親切.何況他所描述的地方像獅頭山的勸化堂,開善寺,元光寺(客家話好像叫做老石屋,是家父母骨灰存放的地方),柬河村,向天湖,鳥嘴,鹿場…(到庄中教書前嘗在南庄礦業公司做過几年事)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亦留有無數年輕時的腳蹤.很高興聽到吳校長已經答應把這篇文章收集在特刊上讓大家欣賞.順祝新年健康快樂. 廖高飛敬啟

  6. 感人的前塵往事發表 說道:

    我是南庄初中第三屆畢業同學,今天看了"如夣再現追億半世紀庄中任教前塵往事"文章讓我感動不已,閱讀精采文章後,也想分享個人心得.文章提到三角湖旅遊照片及世外桃源的景色讓人憶起開放當初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後來為了旅客安全封閉多年,南庄鄉公所是否有計畫重新縝密規劃開放?另外提到南庄曾是全省最大產煤鄉,欣欣向榮的光景讓人印象深刻,鄉公所是否有計畫讓那段引以為傲的黑金歲月成立礦工博物館以吸引觀光旅遊,位於鹿場加里山上有一條荒廢的高山運材輕便軌道,是否重新整修為高山觀光軌道文化?
    我與莊耀郎同學國小初中均同班同學,他的功課總是名列前矛,每當同學會時,我總是很好奇他的專長,畢竟是大學教授,可是請教他時總是敷衍已對,但不減對他所學的好奇,此次自"前塵往事"文章終於知道"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了!他的碩士論文"原氣"敘述有關象,文,醫學"不懂,博士論文:"王弼玄學"偏向魏晉論文含儒,道,佛,西方哲學更是深奧,爾後見面還是吃吃喝喝好再也不敢造次自取其辱了!
    感謝鄭老師一系列故鄉任教報導,豐富了我對學校故鄉的愛戀

    • JOHNSON 說道:

      今10/23日帶老媽回東河找老家所在處緬懷,回來搜尋鵝公髻山恰巧拜讀師文;2年前父親突然病故後,不知怎的想到南庄歸根發展,以往剛進南庄迎面而來是清新的山嵐氣息,如今卻烏煙瘴氣,向鄉公所反映小吃營業油煙竟無濾過直接排出,但完全如石沈大海無反應,人心不古阿!小事都沒作為了更別期待整建規劃等。
      看到提及饒奇明先生,又剛好他姪女是我朋友;50年恍如一日朝夕星辰,父執輩的你們真是重感情阿>_<〞

      • gordoncheng 說道:

        落葉歸根,人之常情,我退休時也曾跟你一樣想法,但發現住慣大都市,作客容易長住難,偏僻鄉間,一切腳步都放慢,可能需要一大段時間才能適應。我猜Johnson同學大概不是我教過的第2屆,我的班上有李木火、李賢章住在東河,或許你認識,第2屆將在11月18日在南庄舉行50周年同學會,我將邀請饒老師一起共襄盛舉!

  7. 引用通告: 畢業47年的南庄初中第二屆同學會紀實 | Gordoncheng's Blog

  8. 彭圭平 說道:

    鄭老師您好:
    我是54年次的,很開心看到您的老相片,和點點滴滴感人的文章,真是保存完好很難得。我只認識黃乃紳老師,記得有次回南庄遇見他幫他買車票。
    我高二時也曾休學,後來投靠台北的3位姐姐,在南港戲院附設成衣加工踩三本車,賺到錢再抱著豬公(存錢筒)去考復興商工美工科,沒料到考上日間二年級,為了工作我選擇讀夜補校。畢業後考進聯合報系工作多年,學習很多,包括當時最先進的蘋果電腦系統,報社並安排我到大學修課,白天在廣告公司帶學弟妹,有時回復興幫老師教數位平面設計,或去舘前路等電腦補習班教數位平面設計(就業班)。在台北過得很充實、忙碌。在同公司卻無緣認識黃增乾學長,都不知有這位南庄來的經理。
    庄中50傑出校友陳月秋學姐是我隔壁鄰居,時常給我鼓勵,也是我很好的榜樣。我在庄中時功課不好,只有文科、音樂、繪畫、跑步有較好的表現。回鄉已有17年,目前自己創業,一個女兒是高中自修生,閒時陪我爬遍故鄉各個山頭,也喜愛攝影,紀錄故鄉自然生態和美景。
    您的圖文借我分享FB相信南庄人看到會很感動。再次謝感您並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彭圭平敬筆

    • gordoncheng 說道:

      彭同學你好!很榮幸能夠有機會跟你與你的FB朋友分享敝人憑老相片及年輕記憶信手寫下的拙文,雖然你跟我的老學生相差15、16歲,但你的故事也跟他們那世代所遭遇的一樣感人!的確鄉下孩子能吃苦耐勞、力爭上游,尤其是南庄故鄉孕育出來的子弟。現在南庄靠許多家鄉人努力打拼,已經聲名遠播闖出一片天,我也曾多次回南庄尋找半世紀前的記憶,似乎許多景色已經消失了,但也增加滿多新景點,衷心期望也算是我的故鄉南庄,更上一層樓,好上加好!

  9. 引用通告: 如夢再現追憶半世紀前南庄初中任教前塵往事 | 台北市南庄同鄉會

  10. fong 說道:

    在北北基 南庄同鄉會群組,學長學妹迴響如下 :

    19:53 黃錦源
    感謝 鄭金龍老師 撰述
    「如夢再現追憶半世紀前南庄初中任教前塵往事」一文,加上珍貴的老照片,完整記錄南庄鄉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南庄初中從草創伊始至改制為南庄國中後,師生感情的濃蜜與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非常彌足珍貴!

    07:48 巧雲
    拜讀鄭金龍老師的 『如夢再現追憶半世紀前南庄初中任教前塵往事』,彷彿讀南庄五六十年代的簡史,一幕幕熟悉的景物在腦海中掠過,好親切,好感動!

    很佩服鄭老師認真的精神,將南庄的山川景物以及曾經擁有的風華,以精要的文字,將詳實的內容交代得清清楚楚。更感人的是鄭老師對學生的愛心從教室裡延伸到教室外,更延續到學生的一輩子。鄭老師是經師更是人師;是良師也是益友,真是太令人敬佩了!

    我比鄭老師的學生晚好幾屆,許多經歷卻與學長們雷同,讀鄭老師的文章,熟悉的前塵往事也在我的內心裡澎湃。相信和我有同感的人一定很多,寫這段文字,學長們應該不會以為我多事吧?

    09:10 fong
    很感謝 巧雲!
    鄭老師是我初二的幾何老師,剛畢業,年輕,靦腆,很認真的老師,只教我們一年,之後,轉職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調度處處長退休。

    https://gordoncheng.wordpress.com/
    Gordoncheng’s Blog

    • gordoncheng 說道:

      謝謝鳳英同學轉PO北北基南庄同鄉會群組,學長學妹的回響!更要感謝黃同學及巧雲同學的美言回響,讓我感到不敢當,我只是記下我人生中第一分工作的記憶與感觸而已!

發表留言